宝光寺在成都市新都区宝光街,占地10万平方米,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,是我国历史攸久、规模宏大、结构完整、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丛林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。
宝光寺现任方丈意寂法师,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正宗第五十六世、宝光寺清代中兴以来第二十五代方丈。
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,唐代开元年间(713-741年)己享有盛名。广明元年十二月(880年1月)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,唐僖宗李儇南逃入蜀,曾在宝光寺后修建行宫驻跸,并迎请高僧知玄(悟达国师)住此,重修宝光寺、塔。宋大观三年(1109年),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(国悟国师)在此“修持说法,接众数千”。
元代寺院残破。明代经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、状元杨升庵父子捐修,殿宇宏丽。明末清初,宝光寺毁于兵燹。
清康熙九年(1670),临济宗第三十五代祖师破山海明派弟子笑宗印密禅师重修宝光寺。经康熙到光绪两百多年间的不断扩建,宝光寺与文殊院、昭觉寺、草堂寺并列为成都“四大精蓝”;与成都文殊院、镇江金山寺、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“四大丛林”。
解放后,宝光寺一直享有盛誉,早在1956年即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。1959年以来,朱德、周恩来、邓小平、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宝光寺视察,对寺内文物保护给予高度评价。
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,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、五殿、十六院组成,四面经墙环护,绿树萦绕。中轴线上,福字照壁、山门殿、天王殿、舍利塔、七佛殿、藏经楼、紫霞山依次而立;两旁有钟楼、鼓楼,客堂、云水堂、斋堂、戒堂、罗汉堂、禅堂,东方丈、西方丈相对称,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。